互联网时代的文案变得更有 “社交感 ”了,传播链条由过去单向的 “引发兴趣 ——阅读 ”变成了双向和多向的 “想读 ——互动 ——二次传播”。
也就是说,在社会化媒体上传播的文案,应该依据这样的标准来写:不仅要引发阅读兴趣,而且要让人在读完之后产生分享给其他人、参与互动,以及再创作和二次传播的冲动。什么样的文案会让人 “想读 ”?首要的一点当然是有趣。想想人们为什么逗留在网络上、社交平台上?他们希望在这里看到有趣的内容。没有人会特意去读广告,但只要你写的文案足够有趣,写多长也有人愿意读。关于怎么写出有趣的文案,过去广告文案大师提供了很多方法,比如使用夸张的词汇、制造意外或反差、自黑、自嘲、自我调侃,或者在文案中讲一个好玩的故事,等等。
比如这两则模拟炒股 APP产品的微博文案:
第一则文案是:
◆ A股创 7年新高,牛人免费提供股市猛料
第二则文案是:
◆媳妇打算去炒股,我担心她把房子都赔进去,给她下了一个虚拟炒股的软件,因为百分之百真实模拟,她一直没发现。昨晚她眼眶红红地告诉我 100万都被套了,这两天她干活特勤快,也不淘宝了,我要告诉她真相吗?不说了,她端洗脚水过来了,那个软件在这 →→。
两则文案的传播效果天差地别,第一则只有数十次转发,第二则的转发量达到 5 000次,用户转化率也比前者高得多。干巴巴的说明与好玩的故事,哪一则文案比较有趣、更吸引阅读,一目了然。
这里有几个让文案更有趣、更具可读性的小技巧:当你不确定自己写出来的文案是否有趣时,不妨将之前的创意推翻,从第一人称入手来写,想象自己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趣事或糗事。以第一人称写一个故事,更容易让读者产生自我代入感,让他们觉得这个故事 “和自己有关 ”,人总是对 “和自己有关 ”的事情更感兴趣的。
另外,在社会化传播媒介上,记住一点:比起自夸的文案,人们更喜欢读自黑的文案。